1、QXY型材抛丸机和钢板预处理线生产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QXY型材抛丸机和钢板预处理线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及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。
本标准适用于QXY型材抛丸机和钢板预处理线表面自动预处理线(以下简称抛丸机)。
2、QXY型材抛丸机和钢板预处理线生产引用标准
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,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。本标准出版时,所示版本均为有效。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,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- GB 191—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
GB/T 5226.1—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:通用技术条件
GB 9969.1—198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
GB/T 13306—1991 标牌
GB/T 13384—1992 机电产品 包装通用技术条件
JB/T 1430—1993 震压式、震实式造型机 技术条件
JB 3713.2—1984 双圆盘抛丸器 技术条件
JB/T 5364—1991 砂处理、清理抛丸机 涂漆技术条件
JB/T 5365.1—1991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重量法
JB 5545—1991 铸造机械安全防护 技术条件
JB/T 6331.2—1992 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 声压级测定
JB/T 8355—1996 抛喷丸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
ZB J61 008—1989 单沟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
ZB J61 010—1989 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
1997—08—01批准 1997—12—01实施 Q/02 QSZ002—1997
3、QXY型材抛丸机和钢板预处理线生产要求
- 3.1 一般要求
3.1.1 钢板预处理线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,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。
3.1.2 抛丸机电气系统应符合GB/T 5226.1的有关规定。
3.1.3 各电动机的负载功率不应超过其额定功率值。
3.1.4 抛丸机的涂漆应符合JB/T 5364的规定。
3.1.5 抛丸机的各运动部位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。安全防护应符合JB 5545的规定。
3.1.6 轴承及润滑部位应润滑、防尘良好。
3.1.7 各易损件的使用性能应达到技术文件的规定要求,并便于更换和互换。
3.1.8 抛丸机的油缸、气缸内部清洁度应符合JB/T 1430—93中附录A的规定。
3.1.9 抛丸机在结构上应能保证维修的可达性和方便性。
3.1.10 抛丸机上各种标牌应符合GB/T 13306的有关规定。
3.1.11 抛丸机外观表面不应有图样未规定的凸起、凹陷、粗糙不平或其它损伤。焊缝处应打磨平整,呈光滑或均匀的鳞片状波纹。
3.2 辊道输送系统
3.2.1 辊道主动轴的运转应灵活、平稳。
3.2.2 辊轴轴线间平行度不得大于2/1000mm,任意相邻三根辊轴高度差不得大于0.6mm。
3.3预热室电加热后的送风温度应达到40℃~60℃,并能自动调节。
3.4 抛丸机应符合ZB J61 010的规定。
3.4.1 抛丸器应符合JB 3713.2的规定。
3.4.2 提升机垂直总高度累积偏差不得大于20mm。
3.4.3 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形式应能保证输送的连续性和平稳性,不得有卡阻现象。与室体连接处应密封,不得有严重错位现象。
3.4.4 分离器各调节部位应灵活可靠。
3.4.5 滚刷下降至最底点时,滚刷外圆应位于辊道下平面35mm位置上。
3.4.6 清扫装置清理工件后应无积丸现象。
3.5 除尘系统
3.5.1 除尘系统的风管排列应整齐,蝶阀转动应灵活。
3.5.2 除尘系统应有防止除尘管道堵塞的措施。
3.5.3 在工作状态下,抛丸机所配用的除尘器向大气排放的粉尘浓度应小于150 mg/m3。
3.6 喷漆室
3.6.1 喷漆室上下轨道应平行,其平行度极限偏差不得大于2mm。在水平方向移动应灵活。
3.6.2 钢板和型材喷漆后漆膜厚度应保证在5μm ~30μm范围内。
3.7 烘干室
3.7.1 烘干室两侧壁上的板链规道应相互平行。轨道间距极限偏差不得大于4mm。
3.7.2 烘干室温度应达到40℃~60℃,并能自动调节。
3.8 空运转、负荷运转
3.8.1 工件承载体运转应灵活、平稳。工件应能及时准确地到位接受抛丸加工。
3.8.2 各运转机构运转应正常,相邻运动零部件之间不应有摩擦、相碰等干涉现象。抛丸器无异常振动。
3.8.3 各联锁机构功能应可靠。
3.8.4 电气控制系统应协调、灵敏。
3.8.5 气动系统动作应灵活、准确,不应有漏气现象。